通过开展定期的读书会活动,引导大众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,通过书籍探索古今,让读书成为一种乐趣,一种风气,一种氛围让好书陪伴我们成长,幸福一生从阅读开始,6月3日祖源文化读书会第二期《伏羲专题》在雷泽驿站如期举行,针对伏羲由来伏羲传说等进行了研读学习与交流。
伏羲的名字在中华典籍中出现较晚。《春秋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孟子》都没有提及伏羲。历史上第一个记载伏羲的是庄子,歌颂伏羲最多的也是庄子。庄子是蒙(蒙在曹县南)人,蒙人为伏羲后裔。把先祖伏羲口耳相传至战国,书写在简册之上,是庄子一生最了不起的功劳之一。
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一年》载:“任、宿、须句、颛臾、风姓也,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、以服事诸夏。”晋代杜预注曰:“司,主也。太皞、伏羲,四国之后,故主其祀。”春秋时的四个小国把太皞、伏羲视为他们的祖先,同时又主祀养育祖先的济水之神,说明在春秋时已把太皞、伏羲视为一族。后来的学者说,是西汉刘向、刘歆父子把太皞、伏羲合谱为一人。
《帝王世纪》载,伏羲十五世,约五百年。根据当时的人口发展速度,在一个时期内太昊、伏羲两个氏族人口最多不会超过六万人。人以群居。如此规模的人群,分布在雷泽等四泽十水的鲁西南,靠采集、猎狩生存,已成问题。太昊、伏羲氏族的子孙们在人口繁衍不断增多之后,为生存不断迁徙:东至山东全境,西至河南淮阳、陕西蓝田、甘肃成纪,南至云、贵、川、湘,北至蒙古高原、黑龙江,全国各地无处不有太昊伏羲氏的裔孙。
伏羲氏族是世居雷泽、大野泽、菏泽、孟诸泽及济水、濮水岸边,信奉龙图腾的土著居民。六千年前的龙即北方湾鳄。当时平均气温比今高出2—3度,雨量充沛,非常适宜鳄鱼的生存。从长江到内蒙,中国无处不有鳄鱼的存在,这已被考古发掘所证明。鳄为水陆两栖动物,既是水中霸王,又是陆地猛兽,是渔猎社会人类的大敌。生活在雷泽、菏泽、大野、孟诸、济水等水边的伏羲氏族把鳄鱼既视为神物,又视为天敌。他们在与鳄鱼的拼搏中艰难的生存。
是伏羲发明了网罟,增强了捕杀鳄鱼的手段,这从多处考古发掘墓葬中的鳄鱼骨,可证先民捕杀鳄鱼的行为。鳄鱼群居水中,每遇雷雨,群吼如雷,又被先民奉为雷神。《山海经》云“雷泽中有雷神,鼓其腹,则雷”,即鳄鱼。人们既惧怕它又崇拜它,希望人人都像鳄鱼那样威猛,因而又成为崇拜的神灵。伏羲之母华胥在雷泽岸边怀孕,伏羲被认为是龙的儿子。伏羲的子孙及氏族就以龙为图腾。中华民族为“龙的传人”之说始于此。据史籍,历史上真正和太昊、伏羲有关的地名,大多在今鲁西南及周围。
伏羲氏族与太昊氏族错居于灉水、济水流域,在人少兽多的洪荒时代,两族和平共处,互为婚姻,同步进化到父系氏族社会。历经十五世,形成人口众多的炎族部落。经炎黄之战和尧舜禹汤千年间的氏族融合,太昊氏族和伏羲氏族已被后世视为一体,古往今来,世代口耳相传至春秋,由诸子写入竹简之时,已分不清太昊、伏羲的具体所指。